日前,“藏诸名山 传之其人—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”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三楼公共区域正式开幕,将展至7月31日。展出首日即迎来近4000名观众。
展示非遗记录建档工作历程
展览上篇主题为“滔滔长河”,共分五个部分。第一部分“中华文脉 典册载之”梳理了中华民族记录民族民间文化的历史传统。第二部分“记录建档 保护之基”展示了记录建档工作的必要性、基础性和紧迫性。
第三部分“笔精墨妙 巨细靡遗”介绍了记录工作的“3+1”工作法(口述历史访问、项目实践记录、传承教学记录,加上已有文献收集),以及记录工作如何通过影音技术手段,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系统全面的记录建档。
展开剩余69%第四部分“不辱使命 只争朝夕”以时间轴形式回顾工作历程,并展示了31个省(区、市)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中央直属单位各地记录工作的开展历程与故事,见证了非遗保护工作者的初心与担当。
第五部分“年华易老 技·忆永存”总结了各类记录成果数据,呈现了十年来成果服务与传播方面的成绩。
展览下篇“巍巍高山”,聚焦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个体,通过视频展映深情讲述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与不懈创新。观众可在此领略全国各地共49部感人至深的优秀代表性传承人综述片,如潮剧名家姚璇秋璀璨的舞台人生、粤绣(广绣)大师许炽光飞针走线的锦绣春秋等。
同时,现场还特设记录工作照片墙。一张张定格的瞬间,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背后的艰辛:它真实记录了项目团队栉风沐雨、脚沾泥土的实干身影,生动映照了他们深入一线、翻山越岭所经历的种种不易与挑战。
此外,展览现场设有非遗知识科普区,旨在介绍非遗基础知识,提升公众对非遗的保护意识与认知水平。
十年光阴书写文化保护史诗
2015年,我国启动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,以现代化影音技术为手段,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系统全面的记录建档。此项工作旨在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所承载的非遗知识经验、实践技能和传承教学方法进行记录,形成一份完整的档案,服务于当下,留存给后代。这既是我国作为缔约国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》的具体实践,也是贯彻实施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》的有力举措。
十载春秋,风雨兼程。本次展览,不仅是一场成果的集中检阅,更是一部用十年光阴书写的文化保护史诗的生动缩影。它将记录工作者栉风沐雨、跋山涉水、深入田野的艰辛历程真实呈现于公众面前。
主办方表示,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,守护民族精神根脉,是一项需要全社会理解、支持并持续投入的永恒工程。它激励着后来者,也反哺着记录工作本身,让公众的看见转化为更广泛的认同与参与,为下一个十年的深耕注入不竭动力。
文、视频|记者 周欣怡 通讯员 谢沐银
图|主办方提供
发布于:广东省配资靠谱证券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